发布时间:2025-02-03 05:01:01
中国地理气候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差异,主要受季风的影响。
冬季,我国普遍低温,南北温差大,主要原因是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接收太阳辐射较少。此外,纬度的高低也决定了温度的差异,冬季盛行的冬季风加剧了这种差异。
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高温,南北温差较小,这是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接收太阳辐射较多。夏季盛行的夏季风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达到最高,太阳高度大,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减少了南北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
无霜期和生长期的长短影响作物的生长,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逐渐缩短。
年降水量分布具有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的特点,这是由于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亚欧大陆内部,水分循环减弱。夏季风受山岭阻挡和距离远近影响,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与季风因锋面移动产生的雨带推移现象密切相关。五月至十月降水量占全年80%,南方雨季开始早而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而结束早。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台湾的火烧寮降水量最多,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降水量最少。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区植被以森林为主,半湿润区以森林草原或灌木草原为主,半干旱区以草原为主,干旱区以荒漠草原和荒漠为主。湿润区农田以水田为主,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农田以旱田为主,干旱区部分区域农田以水田为主。湿润区和半湿润区以畜牧业为主,半干旱区和干旱区以畜牧业为主。
扩展资料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为美国。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多),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73°E),东西跨经度60多度,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最南端在曾母暗沙(4°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N)多,南北跨纬度约50度,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